网站颜色:

【湛庐文化旗舰店】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 珍藏版 家庭教育 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之父·塞利格曼著.

  • 产品名称:教出乐观的孩子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教出乐观的孩子 
  • 定价:59.90元
  • 作者:塞利格曼
  • 书名:教出乐观的孩子 


 

湛庐文化·心视界


塞利格曼幸福五部曲之4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 教养力作

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 主编推荐

英国顶级贵族私学惠灵顿公学、澳大利亚顶级私学基隆文法学院 实践的幸福课

CCTV《读书》节目连续5期力荐的经典

《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珍藏版)(平装)

The Optimistic Child

A Proven Program to Safeguard Children Against Depression and Build Lifelong Resilience

“教出乐观的孩子,才真正拥有希望”


 [基本信息]

分 类家庭教育/ 积极心理学/心理学

 《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珍藏版)(The Optimistic Child:A Proven Program to Safeguard Children Against Depression and Build Lifelong Resilience

作者:【美】·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卡伦·莱维奇(Karen Reivich),莉萨·杰科克斯(Lisa Jaycox),简·吉勒姆(Jane Gillham)著

译者:洪莉

定价:(咨询特价)             开本:16        

出版时间:(咨询特价)年5月      责编:方妍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

页码:245                 字数:208千字

ISBN: 978-7-5502-9045-7

CIPⅠ.①教… Ⅱ.①马… ②洪… Ⅲ.①家庭教育 Ⅳ.①G78


 [编辑推荐]

l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养力作,英国顶级贵族私学惠灵顿公学、澳大利亚顶级私学基隆文法学院实践的幸福课。

l 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主编推荐,CCTV《读书》5期联读的幸福经典系列作品。

l 我们希望孩子对未来怀抱信心、对远景勇于探险、有足够的勇气来实行社会正义;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成长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l 塞利格曼幸福五部曲之4

l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主编序    乐观的孩子才会拥有希望              孙云晓

推荐序    幸福可以学习,幸福可以到永远         任俊


第一部分 为什么孩子需要乐观

1 悲观在流行 002

假设我们是好父母,那么就会希望孩子在每一方面都超越我们。但是有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威胁了我们的期望,它侵蚀孩子活动与乐观的天性,它就是“悲观”。

2 乐观需要从小培养 / 011

在青春期,你的孩子可能变得悲观、被动与内向。孩子第一次遭遇的抑郁事件很重要,因为这会成为他一生中应付不良事件的标准。


第二部分 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

3 父母的教养误区 / 022

大多数父母更关注提升孩子的自尊,这听起来没什么坏处,但仅重视孩子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所作所为,会使孩子更容易抑郁。

4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 030

刻意缓和抑郁的心情,会使孩子更难感受满意的感受。帮助孩子逃避失败的感受会使孩子更难得到掌控的感受。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以昂贵失败为代价的下一代。


第三部分 你的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5 乐观小孩的养成规则 / 038

一个坏消息是,在孩子身上的悲观可能成为他一辈子对待挫折及失败的标准。一个好消息是,孩子可以藉由你的协助习得乐观。

6 你的孩子是个乐观者吗 / 052

你也许认为要区分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很容易的,实则不然。想要正确的测量乐观,需要一套标准问卷。

7 孩子的乐观哪里来 / 078

作为父母及教师必须时时想岛正确的教导可帮助孩子养成并保持乐观心态,同时更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输乐观更稳固。


第四部分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8 处于险境的孩子 / 096

当她感到抑郁时:“就好像我对任何事情都不在乎了。我知道我以前很喜欢那些东西。但是我总是觉得很无聊,也不再喜欢那些课和老师了。”

9 乐观教养ABC法则 / 113

让孩子记下自己的内心对话,帮助孩子注意这些,事后,你们才可以一起来评估这些对话的正确性。

10 让孩子学会解释 / 135

孩子的悲观,有一部分是来自他所接触及尊敬的成人,如父母、老师和教练。孩子就像是块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

11 让孩子学会反驳 / 159

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以被证实的。如果孩子的反驳是不清楚的或仅是空虚的积极思维,反驳就不会打消他的悲观想法。

12 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 187

不要为孩子解决任何问题;一旦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式过分苛求;要示范具有灵活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第五部分 最快乐的孩子

13 乐观的金字塔 / 226

孩子有了掌控感作发展的基础,有正面积极性作中坚力量,乐观的解释风格就顺其自然地形成了。

14 要乐观,还要好教养 / 243

乐观不是万灵丹。它不能取代父母的良好教养,它不能取代孩子已形成的道德观,它也不能取代雄心大志或是正义感。


[内容简介]

l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

l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类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

l 当下,一些自称专家的人,提出的很多轻率的意见令许多父母如获救命稻草,他们基于脆弱的证明、原理和临床的假设,来改变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教出乐观的孩子》彻底改变了这一点,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作者简介]

•塞利格曼

l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建人,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PPA)终身荣誉主席。

l 1998年,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尔奖。

l 畅销书作家,其著作《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被译为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l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世界一流媒体最为关注的心理学者。

[赞誉]


塞利格曼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而他的经典作品《教出乐观的孩子》,更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是所有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很多研究表明,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本书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教育孩子。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主编序]

乐观的孩子才会充满希望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儿童教育目标。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基础。或许可以说,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乐观起来?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一门新学问:·塞利格曼和积极心理学。

塞利格曼是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我本人之所以对他深怀敬意,是因为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而他的经典作品《教出乐观的孩子》,更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值得广大儿童的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

(咨询特价)年11月8日晚上,我有幸受到国内知名出版商湛庐文化的邀请,在塞利格曼新书《持续的幸福》的首发仪式致辞,并第一次见到了作者。

作为中国教育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我在致辞时列举出了一些研究数据和案例,并说道:“中国教育太需要积极心理学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倾向。”发布式结束后,塞利格曼主动与我握手,说:“您刚才的演讲非常精彩,其中谈到的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令我印象深刻。”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1:乐观是可以习得的

塞利格曼以“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的发现而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和塞利格曼实验中受电击的小狗一样,如果我们总是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失败,就可能放弃对此事的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在40余年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过程中,包括2013年4月在广东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的系列访谈,我深度接触或调查过许多学业失败乃至人生受挫的青少年,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儿童失败的源头都与习得性无助密切相关。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2:积极的解释风格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误区呢?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塞利格曼教授不仅列出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妙趣横生的案例,还给出具体细致的建议。

在塞利格曼教授看来,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的关键是解释风格。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

对解释风格的判断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注意这些概念的差别:永久性即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普遍性即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即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我举一个消极解释风格的例子: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

“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

“我每一次考数学都不可能考好!”

“我是我们班最笨的人!”

作为父母,你会做出何种评价与解释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

“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学数学的料。”

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

“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选”

这样的解释就是消极的,将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很容易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父母消极的解释风格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更加绝望,更难以继续努力。,

实际上,许多消极的解释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孩子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并不等于成绩永远糟糕,更不等于他就是最笨的人。

怎样做才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呢?根据塞利格曼提出的建议,我再举个例子: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情绪很沮丧。

父母开导说:“孩子,你能学好数学,你以前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吗?”

“偶尔几次没有考好是正常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考好。”

你这次没考好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好好复习准备。”

这就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即把孩子碰到的挫折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原因,并向孩子指出这是可以改变的因素。孩子听到父母这样的解释,不仅心情得到安慰,自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而且他可能认清自己,开始走向正确的方向。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3:让孩子学会反驳

我格外喜欢题为《让孩子学会反驳》这一章,塞利格曼教授一句精辟的话令人眼睛湿润:“不要盲目地接受对自己的侮辱。”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回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承受了多少讽刺挖苦,他们又重复着多少次自我贬低!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发挥自身的力量,从“习得性无助” 变成“习得性乐观”呢?塞利格曼教授告诉我们,教孩子反驳的最主要原则就是正确: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证实的。有效的反驳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第一是搜集证据,第二是做出选择,第三是化解灾难,第四是发展反攻策略。

实际上,反驳是不难以做到的,因为任何对孩子的简单否定和人格侮辱都是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更不会有科学理论的支持。举例来说,“差生”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概念,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真正的“差生”。在积极心理学科学依据的支持下,我们要支持孩子们说“不”,敢于和不公正抗争。

而积极心理学正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新科学。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4:由内而外的教养

我一向主张的一个观点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也许可以进一步说,好的关系需要好的解释,好的解释才是好的关系。父母和教师积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乐观,消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悲观。

细读《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惊叹塞利格曼教授入木三分的剖析,正如塞利格曼所说:“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 让孩子获得幸福与乐观的同时,父母和老师必须由内而外的接纳才行。

只有当孩子乐观自信,一切才会充满希望。或许这就是阅读《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精彩样章]

糟糕的示范

掌控行为是锻炼学龄前儿童乐观的大炼炉。在父母的协助下,孩子有可能养成面对挑战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一旦孩子进入学校,让孩子拥有了乐观,就可以使他从掌控行为移转到各种思想上,尤其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学龄儿童已经开始想到因果关系,他们对为何成功、为何失败发展了一套理论;他们也发展了一套理论告诉自己如何将失败转为成功。这些理论就是他们是悲观或乐观的基础。

伊恩今年才六岁,但似乎已经自我发展了一套悲观理论。伊恩的父亲极力想使他增加自信心,但却反倒使情况更糟。父亲下班回家时,在门口大声说:“孩子们赶快来,我有一个大盒子正等着你们呢!”伊恩与他九岁的姐姐瑞秋奔到门口,将父亲手中的盒子接下,他们很高兴地发现,盒内装的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大的积木玩具。

两个孩子立刻坐在地上开始玩,瑞秋开始建造一艘太空船,她很有顺序地把小块连成大块,先做船身,再做机翼。她一边做一边对自己说关于太空船的任务。“我们一定要飞到月球,接回那些太空人,然后我们要提防火星人,以免被他们捉到。”

伊恩试图模仿他姐姐,当瑞秋拿起一块蓝色的方块,伊恩也拿起蓝色的方块,当瑞秋将它接到黄色长方形上,伊恩也将它接在黄色长方形上。但伊恩却无法做成太空船,因为瑞秋的动作太快了,伊恩赶不上她。当瑞秋继续她的太空探险时,伊恩就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每一次将积木推倒重新开始游戏,他就很生气。他开始将积木扔向他的姐姐。

父亲看到伊恩在挣扎,想过来安慰他。

父亲:伊恩,你做得真好,我觉得你做的火太棒了。

伊恩: 才不呢!瑞秋做的掺,我做的很差,甚至没有办法使

机翼稳固。我是个笨蛋,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

父亲: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制造家。

伊恩: 那为什么瑞秋做的更大,翅膀更长,而且不会像我的一

样机翼老是掉下来?我不能做这个,我不能做成任何事,

我最讨厌搭积木。

父亲: 这不是真的,伊恩。只要你拿定主意,什么事都能做成。

来,把积木给我,让我帮你做,我会帮你做一个能够飞

到月球、火星及木星的火,它会是世界上最快的火,

而且它是属于你的。

伊恩:好吧,帮我做一个,我做的从来就不会成功。

父亲的爱心显露无遗,当他听到伊恩因为无法跟上姐姐而难过的时候,他想来帮忙。他的做法是想直接提高伊恩的自信心。他告诉伊恩火做得很好,当伊恩对自己的能力起疑时,又告诉伊恩只要拿定主意必可成功。实际上,父亲在这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父亲说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不是真的,伊恩也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法作出像姐姐所作的那样复杂的太空船。父亲应该说实话,他应该解释当伊恩像瑞秋那样长到九岁时,他所作的东西就会更结实,还应告诉他当瑞秋六岁时,她所作的东西与伊恩现在做的一样。

第二,为了让伊恩高兴,父亲接手,为伊恩做一个他自己无法做到的东西。父亲所传送的信息是:当事情发展到不是你所想要的状况时,你就放弃让别人来解救你。为了要建立伊恩的自信,父亲反倒教他无助。让伊恩经受失败并不是一件错事,失败本身也并不是件大灾难,它可能暂时降低了自信,但是你的孩子对失败所做的诠释可能更为有害。父亲应该同情伊恩并了解他的心情,使伊恩明白父亲知道他的感受(例如,我记得七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个风筝,当我的父亲与我要试飞时,它就被吹成14片了,我那时觉得好难过),但是父亲不应该为伊恩解决问题。

第三,这是其中最严重的错误,也是本书的中心题旨:父亲应该对伊恩解释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反证。伊恩从最糟糕的方面来看他的挫折与不幸事件,“我是个笨蛋”“我做的从来就不会成功”“我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这些都可能成为造成更多挫折的主要原因。伊恩不仅坚信最悲观的原因,同时以消极、放弃、退缩及抱怨的方式来应对问题。这样伊恩习得悲观甚至不用外力,自己就可实现。

现在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如何改变悲观。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发展出一种强有效的方法改变人们失败时所陷入的错误思维习惯。这些方法可以由父母教给孩子,尤其对学龄儿童特别有效。把悲观改变成乐观的方法,就是我用来使儿童抵抗抑郁的核心思想。

难过的兰迪

兰迪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老师对他的描述是:聪明、好奇及有创意。兰迪的基本学科的成绩,除了体育课外都优良,兰迪也十分喜爱学校。

体育课对兰迪及运动天赋不好的学生来讲,是种有规律的。布莱德利、盖瑞特与贝丝都能轻易地躲过球,兰迪努力躲避打来的球,但最终不是被打中屁股就是被打中头。更糟的是,他还失去了重心,摔倒在地上。

乔伊是兰迪最要好的朋友,乔伊的动作优美又灵活,因此上体育课时不会被同学。当老师宣布将要成立一个抢旗足球队来与其他小学比赛时,乔伊小声对兰迪说:“我们应该试着参加预选。”兰迪说他宁愿去死也不会参加。尽管兰迪有很深的忧虑,但乔伊还是说服了他。他告诉兰迪,抢旗足球与平常在体育馆里玩的游戏不同,它不太需要手脚灵活,只要会跑就行了,而兰迪是会跑的。

兰迪的父亲相信成为运动员会对兰迪有好处,于誓励他去参加选拔考试。下课后,兰迪不情愿地开始与乔伊一起练习。出乎意外的是,他感到很兴奋,甚至开始喜欢乔伊设计的一些练习,更让他高兴的是自己居然有了一些进步。

决定命运的一天到了。兰迪和父亲以及乔伊来到球场时,看到许多小男孩在踢足球,并经常跌倒,兰迪的兴奋感立刻转变成了恐惧。乔伊拿个球扔向兰迪,接球时兰迪折伤了手指。当乔伊试着跑跳中接球时,兰迪奋力一扔,球在空中打着转,掉在乔伊前面三米的地上。父亲想要给兰迪一些最后提示,但兰迪已经听不进去了。

兰迪奔跑练习的成绩倒数第二,他只接到了一个球,并且他所扔的球,没有一个扔到接球者附近。预选结束后,父亲看到兰迪脸上难过的表情,自己心里也很难过。他对兰迪说:“你知道,我相信你在球场上的表现很好,你扔的球虽然没有都扔在线上,但是你有强壮的手臂,你可以继续练习扔球的准确性,那其实并不难。真的,我想你应该为自己自豪。兰迪,我相信你明年会被选入球队的,这一次只是不顺利而已。”

“你在讲什么,爸爸?我很差的。我今年没有被选上,明年也不会被选上的。我真不敢相信我竟然来参加预选。坦白说吧,我是个笨家伙。”

不为兰迪的反应所动摇,父亲继续热心地说:“你不该这样说,你不能让自己有这种想法。我告诉你,你在球场上表现得不错,我觉得你和其他人一样好。我不要看到你垂头丧气的样子,你应该告诉自己,你做得很好并且下次还会更好。”

“好吧,你说的对,我做得很好。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去了?”

兰迪父亲的用意很好,他看到兰迪内心受到了伤害,立刻想要帮助他。像许多父母一样,他选择积极愉快的方法来提高兰迪的自信心,他好言安慰兰迪,希望能减轻兰迪的痛苦而使他振奋,但是父亲的方法却起了反作用。兰迪并不是个单纯、好被骗、急于将不愉快的真相忘掉的孩子。父亲的做法使兰迪更加气馁,同时降低了他对自己的信心。

感觉满意vs.表现满意

自尊有一个值得敬仰的起源,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在100多年前就有个公屎

自尊=成功÷ 自我期望

根据詹姆斯的说法,我们得到越多的成功,并且期望越低,那么自尊就会越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成功或是降低对自己的希望来提高自己的自尊。

詹姆斯将两个水平的心理作用了起来:第一,自尊是一种感受状态,比如羞耻、知足、满意等;第二,这种好的感受根植于这个世界、根植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成功交流。一直以来,自尊的两个部分之间的互动——“感受满意”与“表现满意”,是提供自尊运动的理论基础。“感受满意”和“表现满意”强调了什么样的自尊才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指出将自尊直接附加于儿童身上是错误及有反效果的(比如兰迪父亲的所为)。

一些心理学家仍然保存了“感受满意”与“表现满意”这两个部分,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早期曾是艾恩·兰德(Ayn Rand)的门同后来是临床心理学博士,现在是自尊运动的领袖,他对自尊的定义如下:

•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应对日常基本挑战的能力有信心(表现

满意)。

•对自己有权利高兴、感受有价值、有权利追求欲望与需求以

及有权利享受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有信心(感受满意)。

“感觉满意”并不是真的满意

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不先教“表现满意”而直接教“感受满意”的。掌控挑战、工作取得成功、克服挫折会获得自尊感和愉快感,而无聊及抱怨则会带来相反的作用。一旦孩子有了自尊,就会带来更多的成功。孩子会更容易完成任务,烦恼自然就会离开,而其他孩子也似乎会更喜欢他。毫无疑问,能提升自尊感是十分令人喜悦的,但是不先获得与现实世界交往的好成果,而企图直接得到感受满意,就是将因果关系颠倒了。

我们放在“感受满意”上的代价数分超前了。亚里斯多德有个超越时空的观念:快乐不是一种可以与我们所作所为分开的感受,快乐就好像舞蹈中优美的动作,不是舞者在跳完舞后的感受,而是将舞跳得很好时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成就感。除了正确的行动以外,快乐是无法从其他任何方式中得来的。

我对自尊感的怀疑,是12年来与抑郁的成人和儿童一同工作时形成的。无论年轻或年老,抑郁的人有四种问题:行为上的——他们被动、犹豫不决且无助;感情上的——他们忧愁悲哀;生理上的——他们的饮食及睡眠欲望常被困扰;认知上的——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觉得自己无价值。只有感情上的症状是属于自尊中的感受层面,而我相信这些是抑郁患者痛苦中不太重要的部分。一旦抑郁的孩子变得积极主动,他的价值感就自然提升了。仅仅提倡自尊的感受层面而不打断无望和消极的枷锁,则不会有任何成果。如果你的孩子感受自己无价值、憎恨自己或无自信心,那就反映出他相信自己与现实世界的交往存在困难,一旦他与世界或社会的交往得到改进,并且察觉到自己的进铂他的心情就会改善。

学会“表现满意”

我们需要的不誓励儿童“感受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比如怎样学习、如何避孕、如何远离毒品和帮派以及如何脱离救济金。

有一种与自尊相关的心理状态被看做是影响自尊的一个主要因素,那就是“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这种心态是乐观的关键。我将在第6章讨论解释风格,我现在提惮因为它是自尊中感受与表现的基础。当孩子表现不好时,他会问自己“为什么”。他的回答中总是会包括三方面:是谁的错?要持续多久?我的生活中有多少方面会受影响?

这三个不同方向的问题十分重要,因为第一个问题:怨自己还是怨世界——控制了自尊中感受的部分;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事件的长久性以及泛化性——控制他回应失败的行为。对自己感到续并不会直接造成失败,而相信坏事情会持续一辈子且会危害每一件事,则会直接使孩子选择放弃。放弃造成更多的失败,失败又会损害孩子的自尊感。

一边是提倡儿童的自尊感,另一边是提倡掌控与乐观,这两个方面应该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者将感受满意视为主要目标,儿童实际的表现只是一件幸运的副产品,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而后者(像我自己)则提倡实际行为才是主要的训练式教导目标,感受满意仅是甜美的副产品。

绝大多数的理论家与每一位实践者,都处于这两种看法之间。多数父母与老师,无论他们的理论为何,有时介入只是为了减轻孩子的伤痛,使孩子的心情好一些。多数父母与老师偶尔也让孩子遭受挫折,以形成坚强的品质。受到“感受满意”的观念影响的人,会介入以使孩子心情转好;受到“表现满意”方法影响的人,会介入以改变孩子对失败的看法,鼓励容忍挫折,并且奖励坚持毅力而不仅是奖励成功。提倡“感受满意”的人和有“正面思想力量”的老师,有方法使儿童对自己感受满意。“表现满意”的提倡者有两种新方法:一个是从悲观改变成乐观,另一个是从无助改变成掌控。本书将会教你这两种方法。


[同类图书]

《真实的幸福》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持续的幸福》

《由内而外的教养》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

《全脑教养法》

《妈妈教的数学》

《魔法岁月》


[读者人群]

教育工作者、家长、父母

热门设计服务